欢迎进入龙泉市鸿博竹制品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中文ENGLISH

古人以竹制器,可见大美!

2022/7/8 15:51:02    from:admin    浏览:0

竹是中国人

人格禀赋的象征。

竹之气节,宁折不弯;

竹之性格,凌霜傲雨;

竹之毅力,坚忍不拔;

竹之仪态,俊拔修长;

竹之襟怀,虚心自持。

张大千、叶名佩作 《子猷看竹图》

“寿星” “湘妃” “青士” “芜菁”等品名,

可见竹之天生丽质;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可见古人对竹的用情之深;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赞诗,

更是将竹的铮铮傲骨描绘得淋漓尽致。

咏诗作画,托物言志之余,古代匠人以刀代笔,以竹为纸,熔书画、雕刻于一炉,创造出了巧夺天工的竹雕艺术。或用作日常陈设,或满足文人雅士书房清玩。

竹艺家居竹雕工艺

选材

为适应不同的部位雕刻需求和复杂的刀法,竹子本身需精挑细选。以生长三年时间,皮肉坚厚的毛竹为最佳选择。为择光滑、平整且色泽纯净的良材,采竹人不惜寒冬腊月奔赴山地背阴处“取材幽篁体,搜掘同参苓”,足见选材之艰难。古籍记载,天目山毛竹型正、皮滑、质密,堪为上品,浙江安吉荒坪、孝丰、姚村等地的竹子也是很好的雕刻材料。

种类

依据选用竹子部位的差异,竹雕可分茎雕和根雕。茎雕,取茎以下六寸及以上一寸圆筒形部分,分段截割,以便打制硬底的圆筒形器物。一端镶木、象牙、角制底座。香筒即用此法而制。根雕,以竹根天然瘤节或须式小根等做构图依据,适当梳理。

流程

张希黄真迹-留青刻法

(张希黄是明末清初的竹雕大师,因为擅留青竹刻之法,被尊称为“留青圣手”。)

竹雕看似是门素雅简洁的艺术,工艺流程却繁复异常。不仅锯子、刨子、锉刀、刮刀、钢丝锯、砂纸、夹具、粽帚等工具缺一不可,选材、刮青、防虫、打磨、上稿等流程也不能马虎,再经过一整套平雕、圆雕、阴刻、微刻、贴黄、嵌等技法,最后还得清底、校核、着色和养护,可谓穷思殚巧,煞费苦心。

竹雕历史

我国的竹雕历史相当悠久:“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可知削竹为简册,文字书于竹,至少在商代已经流行。

▲战国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

又据《礼记·藻》:

“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

说明竹笏(hù)是周朝仅次于玉,象牙笏的礼器。然而,由于历史与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考古发掘中,极难找到商周时期的竹制品。

▲明  象牙笏板(笏即“朝板”:是古代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需要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

目前所见较早的竹雕器是湖北江陵拍马山战国楚墓中出土的三兽足竹卮和西汉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雕龙纹髹彩漆竹勺柄。

▲西汉  雕龙纹髹彩漆竹勺柄

南北朝时期,竹刻制品由于其制作精细,已成为皇帝赏给臣民的一种赐物。《南齐书·明僧绍传》就有六朝时期齐高帝御赐明僧绍竹根如意笋箨冠的记载。北周时庾信《奉报赵王惠酒》中有“野炉然树叶,山杯捧竹根”的诗句,可知当时雕竹器物的使用情况。

▲清  竹刻诗文如意(南京正大2018春拍拍品)

到了唐代,竹刻艺术有了较大发展,“留青”技法盛行。今天在日本的奈良正仓院所藏我国唐代竹刻“人物花鸟尺八”(尺八,唐时的一种乐器,又称“箫管”或“竖管”),从头到尾刻满图案花纹。

▲唐 人物花鸟尺八(日本正仓院藏)

几名仕女,或在树下扑蝶,或在园中采擷花草,或在石上弹琴,其翩翩之姿,呼之欲出,笑容可掬的神情,跃然竹上。它从构思到制作,都说明竹刻技术在唐代已经成熟。

▲清 竹雕红梅报喜杯(南京正大2018春拍拍品)

宋代,竹刻艺术有了新的发展,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载宋詹成造鸟笼,精巧冠绝于世。

“四面皆花板,于竹片上刻成宫室、人物、山水、花木、禽鸟、纤悉俱备,其细若缕,且玲珑活动。”

▲清中期 吴之璠款竹雕山水人物纹小笔筒

竹刻成为专门的艺术,是自明代中期开始的。明嘉靖年间,在嘉定、金陵等地出现了竹刻艺术的流派,当时的嘉定竹刻名家是朱松邻、朱小松、朱三松祖孙三代,擅长竹根雕和竹节雕。

明 朱三松制 竹雕和合二仙

入清以后,竹刻艺术又有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竹刻名家辈出,各创一格。如清初竹刻名家吴之璠、嘉定名家封锡禄等,所制作品妙造自然,精巧绝伦。

微信公众号

  • 龙泉市鸿博竹木制品有限公司
  • 13967405880
  • 电话:0579-85280729
  • 中国浙江丽水龙泉市塔石工业小区晨光路2号
Copyright © 2019 鸿博 All Rights Reserved  龙泉市鸿博竹木制品有限公司